学术信息

华体网 · 学术信息 · 正文

《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出版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4年03月04日 17:15  浏览:

《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封皮封底


《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目次


2月28日,《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出版。本期共刊发学术论文19篇,为做好学术出版内容传播,现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等内容展示。



河洛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

陈智宇

(洛阳市司法局,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河洛地区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区域,孕育了我国最早的法治元素,诞生了河洛法治文化。河洛法治文化是河洛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法治文化的源头和主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核心价值,礼乐政刑、四位一体的治理结构,以德为先、德主刑辅的法治理念,明刑弼教、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条律完备、传承有序的法典制度,法平如水、惟明能信的法德思想是其基本内涵,具有根源性、系统性、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等文化特征。推动河洛法治文化研究,对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意义重大。



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浅论

孙若梦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重在“独善”“兼济”的志向抒发。龙门作为驿站又是相聚离别的场所,诗人失意宦游的伤别哀叹又构成文学主调。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的独特风貌,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以地方戏曲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雷永强,刘慧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摘要:地方戏曲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地方戏曲也重新焕发光彩。地方戏曲不断吸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养分,在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发挥着崇德颂美、敦风化俗的育人功能。研究地方戏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开拓以地方戏曲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路径,对于地方戏曲的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论元代乡村治理的举措与策略

洪文杰

(原信息工程大学 洛阳校区,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元代在乡村治理方面创造了一些新的举措。元代利用民间“社日”祭祀习俗和结社互助传统,把村社制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既对稳定统治秩序、恢复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现出因俗而治的政治智慧。从元代乡村治理的全局性举措、元代立社蕴含的治理之策和元代村社制的治理效能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的抗日话语研究

杨杰,俞祖华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发“五一”纪念文章,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系列文章,宣传工人阶级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突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强调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的必要性。《新华日报》关于“五一”抗日话语的传播进一步唤醒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实现了最广泛的阶级联合、加强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联系。



唐代选官制度得失——以科举制为中心的思考

高驰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其科举制选拔人才具有选拔范围的开放性、选拔标准的全面性等优势,在吸纳人才、促进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唐代科举制也存在忽视公平、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问题以及科举中的一些陋习易滋生朋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并实行实际的选拔标准及规章制度,保障其有效实行。



论南宋时期的一种新型官职——借补官

孟昊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要:借补官出现在北宋末年战争时期,是诸军将帅或监司郡守等用白帖临时为有功之人补官的一种权宜之制。借补入官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低级军官,他们通过战争时期的特殊入官方式成为官员。借补官虽然只是一种“临时”官职,但也有着一套比较规范的授官程序和严格的付身文书规定。借补官之所以在南宋能够成为定制,与当时处于特殊的“战时状态”有着一定的关联。



行政生态模式演进与现代化相互推进路径研究

曹冬英, 王少泉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行政生态学认为融合、棱柱和衍射这三种行政生态模式分别与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和工业社会相对应。当今世界已经由工业社会演进至数字社会,行政生态模式也随之由衍射型演进为重聚型。行政生态模式演进与现代化交替发挥作用会催生相互推进状态,这种状态的应然逻辑根源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符号系统与政治构架的演进,与现代化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我国西部地区社区治理创新的多组态路径研究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段梦如1,田旭2

(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法政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70; 2.西藏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其创新水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立足西部地区,以历届“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中筛选的13个西部地区社区治理创新案例为样本,从组态视角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基于 “三维五因”的分析框架,探索经济发展水平、社区资源、多元共治、科技支撑、项目运作等对西部地区社区治理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共治是实现西部地区社区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同时,“内生动力型”“科技助力型”和“多元驱动型”是西部地区社区治理创新的多组态路径。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电力行业低碳绿色转型影响研究

廖湘岳,伍侯成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选取2010~2022年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电力行业的碳减排以及绿色转型进行实证研究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试点地区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显著;电力行业在碳配额的约束下会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结构低碳化,朝绿色转型发展。提出加大碳交易市场制度的推广、加大对碳交易市场支持力度、加快绿色转型等建议。



基于SDCA流程的高校网络资产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梁凯,张巍

(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信息化技术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地。高等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网络信息资产,缺少必要监管的资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网络安全事件。针对高校网络资产安全管理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遵从风险管理理念,结合实践经验,将高校网络资产安全管理划分为SDCA四个阶段,提出在S 阶段制定标准化网络资产管理规范、D阶段执行网络资产日常安全管理、C阶段建设基于信息化管理工具、A阶段加强模拟演练等建议。



论新媒体时代汉服文化助推文旅发展

——以洛邑古城为例

赵梦圆1,张恺璐2

(1.成均馆大学 社会科学大学院, 韩国 首尔;2.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电商物流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加速普及,众多媒介传播进入以视频和图文为主、多种媒介相结合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汉服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关注,利用新媒体传播汉服文化成为许多城市传播传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方式。以洛阳市洛邑古城为例,阐述汉服文化内涵、新媒体时代汉服文化的传播特征。分析汉服文化出圈的原因,探讨新媒体时代汉服文化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诗经》中的鱼意象探析

谢紫晨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鱼意象是《诗经》意象群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上古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在先民看来,鱼意象既包括象征谷物丰收、寓意女子多孕,还象征恋爱中的配偶、体现宴会的丰盛。从闻一多、日本汉学家白川静、家井真对鱼意象的观点入手,分析《诗经》中出现的鱼意象,对于了解《诗经》文化、管窥上古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梁实秋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书问题公开信的考释

王菲,金星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梁实秋先生来函》刊登于1935年5月28日《世界日报》第10版,是新近发现的梁实秋佚信。此封公开信系梁实秋对海伦文章《山大私生活》中涉及图书馆管理和藏书问题的回应,并和1932年山东大学学生风潮构成对话关系。梁实秋与海伦的纸上交锋既是1930年代山东大学图书馆建设历史的一个侧影,也反映了山东大学新文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人间词话》中的辛弃疾词批评研究

左卉婧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辛弃疾的推重是以一己之力反拨清中叶以来的词坛风气。在对辛弃疾词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王国维对鼓励后学学习辛弃疾词颇多犹疑,使辛弃疾词在王国维词论中难以得到典范性认同。王国维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总结的理论与标准在辛弃疾词上的应用难以如愿,因此其对辛弃疾的词史地位含糊其辞,使其极为重视的词人辛弃疾反而在其词学体系中出现边缘化现象。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

马怡茗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华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083)


摘要: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中晚唐战乱与庸政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无力兴国与求仙避世的矛盾心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唐末士人孤独彷徨身影的投射。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探索

钟劲松, 张立华

(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要将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学习思维的导入、专业知识的输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志向与目标的树立等构成的“五位一体”全方位教育教学方式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科技英语课程价值引领和学习能动性探索

朱剑云

(中国计量大学 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结合大学科技英语课程教学价值引领的实践探索,从能动性“信念”“乐观”“想象”三维度探讨大学科技英语课程中大学生价值目标、科技英语学术能力、策略调整和能效性自我分析等情况。实践证明大学科技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对大学生价值目标的设立、科技英语学术能力的促进和能动性的持续性推动有积极影响,但是对于策略调整维度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情景具体分析。



机场转型中的地方性研究

张序媛

(悉尼大学 建筑设计规划学院, 新南威尔士州 悉尼 2008)


摘要:以场所理论为基础,对地方性在早期机场、机场城、空港都市区的表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应依据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赋予机场历史性内涵,提升旅客在机场空间中的社交参与感,并建立情感纽带。分析高度标准化、统一化的规划模式在机场场所营造中的局限性,提出有机的发展过程对于实现地方性必不可少,并注重以人为本、孕育场所精神,由此使机场作为新城市形态,成为真正的“地方”。




作者: 学报编辑部
来源: 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