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紧紧围绕着学校“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注重产教融合,拥有一支既能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又能进行实际应用开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研究覆盖智慧城市建设、图像识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无线传感网络、主动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
本学科依据学科优势凝练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三个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研究:1.模式识别技术:针对生物特征识别、车牌识别、工业检测领域应用要求,研究和开发模式特征提取、建模与识别方法理论与计算方法,建立基于人类视觉机理的仿真模型,实现自动目标识别;2.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目标检测与跟踪、图像处理(图像恢复和增强)、基于视频的图像分析。
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针对未来网络互联和信息处理与共享的关键问题,从理论、技术和典型应用等层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1.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决策与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包括异构信息表达和共享技术、企业智能决策支持技术、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安全技术等;2.制造业信息化,包括多媒体终端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智能工厂、3D建模及可视化仿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和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主要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网络融合技术,开展传感器节点定位、中间件和系统集成和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低成本融合,同时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本学科团队骨干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成员中,河南省优秀教师、省文明教师、省劳动模范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各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带头人3人,洛阳市优秀专家6人,洛阳市高层次人才4人,洛阳市优秀科技杰出人才3人,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青年学术骨干4人,6位教师先后被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武汉纺织科技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近三年,本学科先后承担纵向课题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0项,市厅级项目12项;承担横向项目21项;纵向和横向累计到账经费共计579.17万元。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0项,软件著作权3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5篇,中文核心10篇。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河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综合改革专业试点,省级教学团队。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1门,20门课程成功实施了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网络课程或精品课程建设,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在河南省同类高校中均达到领先水平。同时,先后建成洛阳市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建材大数据中心、河南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中心、曙光实验室等实验及科研平台、洛阳市农牧智能传感网络系统和洛阳市工业互联网智能识别系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共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瑞萨电子嵌入式联合实验室”、“洛阳市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炼化工厂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及教学平台。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2300m2,设备总值1301.19万元。在实验及研发平台方面与同级高校相比已经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有3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除了鼓励教师参与高级别学术会议交流,学科组还定期开展各类学术沙龙活动。邀请美国亚马逊杨晶博士、微软李博经理、电子科技大学孙罡教授和科大讯飞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等专家教授和企业研究所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同时,为了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聘请中科计算所李淳芃博士、科大讯飞闫润强博士担任应用型专业带头人。
在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研究工作,培养了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和专业竞赛。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8项;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河南省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省级奖25项;学生参加数全国大学生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75项,其中国家级奖13项,省级奖6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