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校医院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发布:校医院 作者:李颖雪 赵喜花 时间:2023-09-04 10:54 阅读: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请大家学习以下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全身症状如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可有胸闷、胸痛或憋气、喘气。

预防措施: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咳嗽、打喷嚏应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流涕、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因每年的流感疫苗会根据流行毒株的变化做调整,并且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因此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流感流行期还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加强居室通风,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的病患,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国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目前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保持此趋势。我国今年46月份经历了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的流行,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对同属于奥密克戎XBB亚分支的EG.5变异株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预防措施:请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少聚集,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肘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积极做好健康监测,每天自我观察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任何不适时应及时就诊,不要带病上课。

(四)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可预防。感染艾滋病会对学习、就业和家庭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承受精神和心理压力,并需终身服药治疗。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1.安全性行为。性行为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进行保护。选择质量合格、未过期的安全套;撕开外包装过程中避免安全套破损。安全套不要重复使用;性行为全程使用安全套。不要与不知道HIV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不要在醉酒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了解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如饼干、奶茶、跳跳糖等,不喝陌生人递来的饮料,避免误用新型毒品后发生性行为。

2.尽早治疗性病。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3.注意血液安全。不吸毒;不非法卖血贩血;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必须注射时,要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针管,或者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针头和针管;不和其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如牙刷、纹身、纹眉针、针灸针、剃须刀等。

4.暴露后预防。高危行为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洛阳市唯一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门诊: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原洛钢医院)门诊部。联系人:赵医生,联系电话:18697790120

5.检测是发现艾滋的唯一途径。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性行为等),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卫生部门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洛阳市各区疾控中心均设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可免费咨询检测。

洛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电话:0379-60691513

涧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电话:0379-64935600

(五)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猴痘的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

猴痘的传播途径: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分为动物传播与人际传播。

动物传播: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发生传播。

人际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猴痘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而产生传播,也有母婴传播的报道。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猴痘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猴痘的临床表现: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可出现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退热后出现,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角膜等,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可持续长达数年。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可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预防措施:结合《猴痘防控方案(2023年版)》和《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建议民众注意以下事项:

1.计划出境人员,要密切关注出行目的地的猴痘疫情。在猴痘流行地区,避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

2.避免和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与猴痘样症状者发生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

3.高危群体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发生性行为前,注意检查对方体表,特别是隐私部位有无皮疹。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猴痘的感染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阻断感染风险。

4.注意手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手卫生,避免污染物品通过手作为媒介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从疫情流行区归来,或者有可疑病例接触史的,需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建议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就医,并将疫区旅行史、接触史和暴露史主动告知,方便准确诊治。(李颖雪整理    赵喜花审核)


校医院

202394


上一条:急救小知识宣传    下一条:夏季健康饮食小常识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